自定内容
网站首页 中心简介 最新动态 专家团队 心理咨询范围 心理问答 联系我们
儿童心理咨询 青少年心理咨询 婚姻情感咨询 职场压力咨询 神经症心理咨询 美文欣赏 心理学知识
图片
当前位置
文章正文
日常生活中的防御机制:分裂
作者:王晓艳    发布于:2015-06-10 14:11:50    文字:【】【】【
小白是个黑白分明的人,这么说,不仅是因为她的衣服、饰品都是非黑即白的,她的为人也是。

小白是一家大公司的行政,主要负责不同部门销售人员的差旅事宜、行政物品的购买,以及总部派来的大老板的生活安排。小白喜欢A部门的销售,而特别讨厌B部门的销售,她觉得A部门的同事特别能够体贴她,各种报销的机票、住宿发票等都能够及时完整地提交给她,和他们合作特别省事;而B部门就不同了,动不动就更改行程不说,对自己订的房间总是不满意,今天机票忘了拿,明天发票忘了开,给自己添了很多麻烦。小白觉得B部门的同事仗着自己是公司最好的业绩部门,自以为是,不懂得尊重后勤部门的辛苦,觉得很不满。乘着有机会经常和大老板接触,时不时在她面前诉苦,弄得大老板在公司例会上严正地指出,部门之间没有贵贱,业务部门不可歧视后勤部门,并点了B部门经理的名。B部门的经理觉得很莫名也很委屈,因为客户原因,偶尔的行程调整很正常,其他没有对接好的事情也确实发生过几次,但也没有严重到歧视的地步吧!

从混沌到分裂

心理发育的角度来说,经历了不分彼此的混沌阶段,接下来的一个发展就是“分裂”。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看战争电影吗?我们总喜欢问大人: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对于孩子幼稚的心灵来说,他们无法处理更复杂的东西,建立起心理秩序的第一步,是把世界一劈为二:好的,坏的;对的,错的;安全的,危险的……

这种分裂对于孩子是有好处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他们避开伤害:沙发是“好”的,坐着很舒服的;桌子是“坏”的,碰了是会痛的。妈妈是“好”的,可以给自己好吃的;陌生人是“坏”的,会打自己的。

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一阶段的话,那么心理结构就是比较稚嫩的,因为毕竟,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事情,并不只是“黑与白”这么简单的。

就拿家暴举例子,通常,我们都会把所有的矛头指向施暴的一方,认为全部都是他(男性为较常见的施虐方)的错,而会以怜悯之心同情受害的一方。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她会和一个施虐者建立亲密关系(换做其他人,嗅到暴力的味道,可能早就离开了),并且允许他一次又一次地伤害她,而不反击或逃离。也就是说,她需要为自己的受虐承担责任,是她允许他一直安住于施虐者的位置。举这个例子,并不是为施暴者开脱,只是想说明,施虐者与受虐者,并不像他们呈现出来的结果那么简单,是双方在彼此的互动中,各自完成了各自的角色。

案例中的小白,在她的心里似乎是住着这个叫“分裂”的防御机制的。就像泾渭分明的楚河汉界一样,她把A部门划到了完全好的那一边,而把B部门划到了完全坏的那一边,全然不顾其实好中是有坏,而坏中是有好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会使用分裂的防御机制呢?

从社会环境到家庭环境

首先,我们要从整个社会背景的视角来看,而不仅仅只是个人的成长经历。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就生活在一个简约化的分裂世界,难道不是吗?

看看现在的孩子,智力和分数似乎成了他们唯一衡量的标准和存在的价值,成绩好就拥有整个王国,而成绩差则意味着难以存世。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性看不到了,作为一个个体的独特性丧失了,只是被集约化在了统一的标准下,割裂为考卷上冰冷的数字。而数字的高低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大学的好坏(当然,有钱出国的另当别论),大学的好坏意味着工作的好坏,工作的好坏意味着钱的多少,钱的多少意味着我们将会跻身于社会的哪个阶层。

打开网页,我们会被以财富、美貌和性为基调的各类新闻所充斥,这就是我们当下的主流价值,一种以看得见的简单标准来衡量人的方法。这种主流价值,逼得我们在追逐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慢慢丧失了生命的其他面向。

而事实上,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的出身、天赋、成长环境、潜能各不相同,有的能长成参天大树,而有的只能长成路边小草,重要的是成为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扭曲的他人。只有当大的生存环境呈现出允许生命的丰富性自然绽放的包容性的时候,个体才能够自自然然地成为自己。

而在这个简约分裂的社会大背景下,作为渺小个体的父母,要仍然能够有一种对孩子的抱持,能够接纳孩子天性里的好与不好,让孩子的身心均衡的发展,是需要有足够的内心力量的。

当然,这种评判与衡量,通常是要等孩子进入社会性的群体以后才开始,只是现在越来越早了,差不多也就进入幼儿园以后吧!

除了社会压力以外,父母的养育方式则对更原初的婴儿个性形成,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是忽略甚至存在精神和/或躯体虐待的,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其稚嫩的心灵忙于修补各种伤害,没有足够的力量和空间继续更好地向前发展,则会停滞在某一阶段。甚至为了逃避痛苦,而将好与坏完全割裂开来。例如一个男孩儿有个酗酒的父亲,经常打他。当这个男孩儿带着伤缩在角落里的时候,他的内心会幻想一个负责任的、宽厚慈爱的父亲来抚慰他,幻想里只有美好而没有伤痛,也只有在幻想中,他才能够暂时性地逃离现实的残酷。等到他长大以后,他会把他的理想化投向类似于他幻想中父亲特质的人,而把恐惧与愤怒投向类似于他现实中父亲特质的人,而无法如实地看到他们自身更丰富的品性。譬如这个类似于理想父亲的人也许浑浑噩噩,而那个类似于现实父亲的人也许外刚内柔。

当然在这里,我们也要清楚,并不总是父母的错。虽然在有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真实的虐待甚至遗弃,但有些孩子的心理创伤形成,只是因为和父母“不匹配”。想象一下,一对神经大条的父母生了一个细腻敏感的孩子,不管他们怎么努力,这个孩子都不满足。对于父母来说,他们已经尽力了,而对于孩子,却成了“创伤”。

当分裂成为群体意识

一个人分裂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群人都分裂了。就像文中的小白,自己跟自己玩到也罢了,还把大老板也成功地拉了进来,并借大老板之威去分裂不同的部门。

而事实上,群体性的分裂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甚至非常常见。想象一下在微信上疯传的带有民族分裂色彩的各类文章吧!用各种论点论据证明一个非黑即白的观点,引发民众对其他民族的仇恨与攻击。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甚至非常常见地成为权利组织用来控制民众,激发民众内心潜藏之恶的一个工具。而事实是,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因为各种条件组合而成的一个混合体,没有那么极端的。

当然不仅是激发黑暗的一面,也有激发理想化的一面。最为常见的就是各种“造星工程”,明星在大众面前呈现的都很完美,不是吗?激发大家内心深处对完美的渴求,然后花钱消费。但这种完美也很令人战战兢兢,因为稍微发现一点缺憾,就掉入地狱了。看看那些因为吸毒、嫖娼而成为反面教材的明星们吧!

还有一种常见的分裂来自于广告,广告的核心是简单+重复,只要你买了某个品牌的香水,你就典雅奢华了;只要你抽了某个品牌的香烟,你就很酷了;只要你买了某个品牌的保险,你就全家幸福了……似乎只要你花钱买了它们所宣传的东西,你的生活就很美好了。这是一种简约化了的方式,以一种极致化的表现,激发人的内心深处对于美好的追求,和对于痛苦的回避的天性,进而促进消费。但生活没有这么简单,也不会永远幸福,而是悲喜交织的,任何人皆是如此。

         济南世纪阳光心理咨询中心            预约电话:15318851179              QQ:910002709
自定内容
 
 
图片
脚注信息
济南心理咨询中心 济南青少年心理咨询 济南儿童心理咨询 济南婚恋心理咨询 济南心理咨询师 济南职场心理减压  济南心理医生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东环花园14号楼5单元501室  电话:15318851179